首页 新闻资讯国际要闻
疫情时期的中马关系——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接受马来西亚《东方日报》专访
2020-07-22 08:55 编辑:dcadmin 点击0

微信图片_20200722091119.gif

        2020年5月13日,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接受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东方日报》专访,就疫情时期的中马关系、中马两国合作抗疫、疫情后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等问题答记者问。该篇专访也将于马来西亚英文、马来文报纸刊登。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00722091147.jpg


      一、上周末中国医疗队刚刚结束访马行程,您如何总结和评价医疗队此次访马?双方有何收获和成果?
      首先一个感觉是行程充实。此次访问虽然只有15天,但在马来西亚政府的积极安排与协调下,中国医疗专家组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快“马”加鞭,密集走访了吉隆坡、雪兰莪、沙捞越和沙巴的13家卫生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共参加了34场活动,同来自马来西亚各地的许多政府官员、公共卫生专家、医护人员、研究者们广泛深入交流。
      其次我感觉到此访效果显著。中国医疗专家们积极向马方同事们分享了中国抗疫的经验及做法,重点就中国如何防控疫情、疫苗研发及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等马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交流,相信将为马来西亚成功抗击疫情提供有益参考。中国专家们也通过交流,获得了马来西亚抗疫的成功经验,双方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并达成共识,未来将在应对疫情及其他医学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专家组还抽出时间,通过视频会议、在线问诊、接受采访等方式为马来西亚民众和在马中国公民答“疫”解惑。
正如专家组临行前一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此次赴马来西亚不仅是一次中国抗疫经验的分享之旅,更是中马两国患难见真情的友谊之行。“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不是一句空话。我相信,在马来西亚政府、医护人员和人民共同努力下,马来西亚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在此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向马来西亚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和经验支持。

      二、在中马合作抗疫过程中,您能介绍下双方如何互相帮助吗?有发生过怎样的感动故事或者小插曲吗?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与马来西亚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一是分享经验。自疫情爆发以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东盟10+1、10+3等框架,中国同马来西亚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信息、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在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上,中国及东盟各国凝聚合作共识,同意加强抗疫合作。在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领馆的推动下,中马两国专家也多次举行了视频会议,交流疫情防控诊疗经验。刚才我也提到,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功访马,同马方同事充分分享了中国经验。
      二是互通有无。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最困难的时刻,马来西亚政府、企业、民间团体都以各种形式为中国捐款捐物,加油打气。特别是,马来西亚是全球橡胶手套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得知中国医院缺乏手术橡胶手套后,马政府从多个厂家一口气调货900万双,加上社会捐赠的1208万双,以最快速度运至中国,分送给一线医疗机构,可谓“雪中送炭”,极大缓解了当时中国国内一线物资紧张的情况。
      中国人常说“投桃报李”。在马来西亚困难的时候,我们当然不会袖手旁观。3月28日,中国政府援助马来西亚的抗疫物资搭乘包机运抵吉隆坡,包括10万人份核酸检测试剂、10万只N95医用口罩、5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5万件医用防护服、200台便携式呼吸机等马方急需的物资。据我了解,第二批中国政府援助物资也正在组货过程中,可能很快会起运,希望能为马方抗疫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除中央政府外,中国各地方省市、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行动,向马方捐赠了多批口罩、检测试剂、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用品。使馆也在尽全力帮马方打通、理顺购货及运输渠道,以便马方从中国市场上采购急需的医疗物资。
      除了相互支援物资,中马两国各界社团和民众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为对方加油鼓劲。疫情发生以来,我时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两国民间制作的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加油视频和公益歌曲,使我深受感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名叫Petrina的马来西亚小朋友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说,通过新闻看到了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中国医护人员们十分辛苦,感到非常心疼。她还附上了自己画的漫画,为中国医护人员和中国人民加油,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稚嫩朴实的文字和图画背后是她宝贵的心意,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温暖和鼓舞。我给这位小朋友回复了感谢信,也邀请她及家人在疫情后访华。在这样的艰难时期,这些暖心的举动不仅是对抗疫一线人员的有力声援,也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共同战胜疫情。

      三、我们留意到中国驻外使馆在捐献物资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上当地的谚语,中国驻马大使馆为何会选“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Bukit sama didaki, lurah sama dituruni)?
      中国与马来西亚历来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不仅能开展互利友好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也能共克时艰,经受各种考验。正如中国谚语“患难见真情”一样,“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这句马来谚语也是中马关系最贴切的写照。所以,我们在向马方捐赠的物资上都印着这句标语,希望双方秉持同甘共苦的精神,共同抗“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团结合作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中马昨天是郑和下西洋时的好兄弟,今天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好伙伴,更应在当前的战“疫”征程上携手并肩,共同夺取最终的胜利。

微信图片_20200722091154.jpg


       四、疫情之际,大马政治动荡,会否对中国与大马关系带来影响?
      今年是中马建交46周年,建交以来,中马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纽带紧密,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赋予了中马关系强大韧性。46年来,世界在变,两国在变,但中马守望互助的兄弟之情始终没变。中马友好是马来西亚朝野各方的共识。中马关系经受住了风云变幻考验,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我认为,中马关系基础深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对中马友好关系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尽管马来西亚经历了政权轮替,我们应该看到几个没有变——中马友好的民意基础没有变,中马合作的互补属性没有变,我们对中马务实合作的信心没有变,我们对中马友好的诚意没有变,中国对马友好合作政策也没有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马两国乃至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危机,对国际贸易投资也带来巨大冲击。马来西亚疫情已趋平稳令人欣慰。现在马来西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经济,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愿同马政府密切合作,积极探讨恢复和提振两国贸易、投资等往来,稳定合作产业链,不断培育合作新动能。我相信,只要两国携手而行,我们一定能够化危机为机遇,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并推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重回正轨,再攀高峰。

      五、您是否同马来西亚新政府已有接触?对于同马新政府发展双边关系与合作,您有何期待?
      今年3月马新政府成立以来,我已拜会了穆希丁总理、内政部长扎伊努丁、国防部长沙比里、贸工部长阿兹敏、外交部长希沙慕丁等多位重要高官,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致力于发展中马友好关系的真诚意愿,也能感受到中马各领域务实合作的深厚潜力。穆希丁总理向我表示,马中两国亲如兄弟,友谊源远流长。期待中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安全等领域积极同马开展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我期待同马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中马两国做共建“一带一路”的伙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稳步推进东海岸铁路、“两国双园”等既有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扩大贸易往来,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制造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在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开辟新的合作增长点。
      我期待同马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中马两国做文化包容、文明互鉴的伙伴,在文化、教育、体育、旅游、青年等人文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更多民众了解和喜爱对方国家,加强中华文明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文明间的对话交流。
      我期待同马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中马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开展更多协调合作。今年马方将作为东道国主办APEC会议。中国是APEC重要经济体之一,始终支持推动APEC等国际和地区多边经贸合作机制发挥更大积极作用。中方赞赏马方为今年APEC设立的“优化人类潜能 共享繁荣未来”主题,将全力支持马方成功办会。中方也愿与马方继续在东亚合作、联合国等多边舞台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
      我坚信,中马友好扎根于两国渊源流长的传统友谊,深耕于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厚植于两国坚实的合作基础。“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政府和人民会一直同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心心相映,真心实意携手发展。

      六、各国经济似乎都将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打击,中国经济是否也受到冲击?您觉得疫情是否会影响“一带一路”的推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萎缩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目前,全球疫情何时得到遏制仍存不确定性。这次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免受波及,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就中国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确给国民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造成生产下降、销售减少、投资降低等影响。但总的来看,这些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
      首先,中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中国经济有超大体量的经济规模和物质条件托底,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和内需支撑,还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这些因素让中国经济在应对疫情冲击时底盘更稳、韧性更强、恢复更快。
      第二,中国作为最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仅以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旅游业为例,刚刚过去的中国“五一”假期里,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75.6亿元,这说明旅游市场和消费信心正在稳步恢复。
      第三,中国人常说“危中有机”。在与疫情较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服务业不降反增,信息网络产业对消费和投资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创业就业,助力产业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面对疫情冲击,多边合作对全球经济恢复至关重要,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亚非国家疫情形势还不明朗,疫情结束后复苏的力度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各国急需加强合作,助力经济恢复健康,避免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复苏受到损害。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多国智库和媒体都表示,中国的复工复产对于稳定全球供应链有着积极作用,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认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或许会因疫情时期全球“停摆”而有所放缓,但着眼“后疫情时代”,各方加强协作,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必然是大势所趋。

      七、西方媒体有一个舆论,就是中国希望借助驰援其他国家来增加国际影响力,您怎么看待这个论述?
      中国人对几句话耳熟能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文化重情谊、念恩情的体现,可能一些西方媒体确实比较难以理解来自东方的思维。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表示慰问支持,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物资等援助。作为率先控制住疫情的国家之一,中国为全球抗疫积累了经验,也成为供应抗疫物资的大后方,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分享信息经验,提供物资支持。
      这场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命运相连,人类事实上结为了命运共同体。中国最早控制住疫情,但全球疫情何时结束,不取决于中国,取决于世界各国。要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国际社会一个成员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遗憾的是,当中国和各国伙伴正在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努力的同时,却总有些论调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散播谎言和仇恨。我也想问问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面对疫情,到底是选择坚持科学?还是选择操弄政治?
      在疫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或个人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现在是合作抗疫的时候,不是无端指责的时候。只有抛开偏见成见,真诚携手,人类才能赢得共同战疫的胜利。

最近文章
相关文章

ad5.jpg